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列教学部于2017年6月2日至6月5日组织部分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赴河北西柏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参观人数逐年上升,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接待社会各界游客3200多万人次。一批批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来到西柏坡追忆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峥嵘岁月,寻觅西柏坡精神的真谛。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姚依林、宋平、尉健行、李岚清、乔石、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等先后到西柏坡参观视察。江泽民同志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要讲话。
革命圣地
小组一行亲自走访了西柏坡,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直观地感受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真谛。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性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参观。现在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是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后于1970年开始在北面的山坡上复原建设的。为了保护中共中央旧址建筑,当时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了详细的测绘、拍照和登记,并妥善地保存了木构件等建筑材料。复原建设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从建筑布局到建筑形式都基本反映了原来的生活面貌。
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大门南向,分前后两部分。前院自东而西,是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董必武的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中央机关食堂旧址等。在后院东北角,三间窑洞式建筑是朱德的办公室、休息室和会客室旧址。各位中央领导旧居里还摆放着他们使用过的桌椅、床褥等物品,简单而整洁,令人肃然起敬。在西柏坡不足20平方米的中央军委作战指挥室,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组织指挥解放全中国的重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计24个,消灭敌人1791469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进当年用中央机关伙房临时改成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人人表情凝重,仿佛听到了毛泽东告诫全党的巨人般的声音: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和严格标准,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正是凭着“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抵制住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持了党的本色,没有被“糖衣炮弹”打败,也正是凭着“两个务必”,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会议旧址纪念
通过参观伟人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使自己深刻认识到了西柏坡精神的弥足珍贵: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永葆政治本色、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重要力量之源,更是我们青年人应该切身实践的准则和优良作风。这里是一代伟人和今人的无声交流,对我们当代青年具有思想启迪和情感凝聚作用。那个时代的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华儿女通过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创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培育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使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