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我为北疆添光彩”的青春誓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系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团前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以“追寻生态共有之道”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鸟瞰图呈现“祥云”形态,表达了草原人民朴素的自然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的裙房和高层部分,犹如展翅翱翔的鹰翼,意涵着自然博物馆腾飞发展的未来。该馆是全自治区第一座集收藏、陈列、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博览建筑,更是宣传内蒙古、让世界人民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
馆内设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五大主题展厅。主要展示内蒙古大森林、大草原、大水域、大荒漠、野生动植物、远古生物与古环境、地质矿产、农牧业、蒙医药、旅游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涵盖了农、林、牧、水、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等十三个领域。
实践期间,大家早上九点准时到达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进入志愿者服务站换好志愿者马甲和佩戴志愿者绶带,在游客到达馆内参观之前准时到达岗位进行志愿服务。接下来,我们从公众服务开始做起实践任务。大家共参与了5个公众服务岗位,比如博物馆门前扫码登记、入馆前的消毒准备、入馆后的参观引导以及馆内各个科普娱乐地点的志愿服务。“您好,请您扫码出示健康码后入馆”是扫码登记岗位的常用语;“您好,请您在入馆前先进行消毒”是馆内消毒岗的常用语;“您好,请从右手边开始参观,恐龙展厅在第四层”是馆内引导岗的常用语。不同的公众服务岗位职责不同,用语不同。但“您好,请,不客气,再见”是志愿者们使用次数最多的话语。志愿者们的有序引导,保证了馆内流畅的参观秩序,为游客们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正值暑假期间,来自不同省市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询问志愿者们博物馆的楼层与参观顺序,以及博物馆最新推出了哪些新的展览,志愿者们都一一帮助游客们进行了解答和引导,带领他们领略了壮丽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珍稀的动植物,矿产资源和图文等资料以及现代的多媒体设施,享受一顿丰盛的历史、文化盛宴。
同时,大家在志愿服务中对内蒙古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产生极大的兴趣,利用空隙时间一起进行课外学习,往返于各展区间,学习了解馆内展出的动植物、矿石、蒙中医药等自然科学知识,被一件件展品所吸引着。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不仅收获了极佳的参观游览体验,还通过亲身体验去探求自然事物的奥秘,进而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明白了生态文明的意义,更加深刻理解了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作为契机,继续致力于生态文明公众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顽强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在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征程上纵横驰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更多光彩。